杭州见怀 其二

:

西风渐紧雨迷离,把酒蓬窗忆旧知。枫叶半江添画本,梅花千树动乡思。

寄君南国灯前信,写我西湖陌上诗。客里加餐应共慰,鬓边白发已添丝。

向上折叠
展开剩余(

百保

百保,萨古达氏,字友兰,满洲旗人。瓜尔佳延祚室,金衢严道、谥壮介麟趾母。有《冷红轩诗集》。 20篇诗文

猜你喜欢

侍宴咏石榴

:
可惜庭中树,移根逐汉臣。
只为来时晚,花开不及春。

可惜庭中树,移根逐汉臣。
可怜庭院中的石榴树,跟随着张骞,被从西域移植到了中原。

只为来时晚,花开不及春。
只是因为到中原的时间比较晚,所以无法在春天里绽放。

可惜庭中树,移(yí)根逐(zhú)汉臣。
移根:移植。逐:跟随。汉臣:汉朝的臣子,此处指张骞。

只为来时晚,花开不及春。
为:由于。不及:赶不上。

可惜庭中树,移根逐汉臣。
只为来时晚,花开不及春。

  这首诗读起来,总有种酸溜溜的感觉。孔绍安和夏侯端都曾是隋朝的御史,后来李渊反隋称帝,夏侯端首先归顺了李渊,授秘书监,三品官,而孔绍安归唐晚了一些,只被授于内史舍人,五品官,远不及夏侯端。

  晋代·张华《博物志》记载:“汉张骞出使西域,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,故名安石榴。”孔绍安作此诗时,夏侯端恰巧也在场,所以诗人以石榴自喻,发出了“只为时来晚,开花不及春”这样的感慨。“逐汉臣”,却“不及春”,人才得不到重用,这也从一个侧面表达了诗人对唐高祖李渊的不满。同时诗中又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,只是“来时晚”而已。

  “只为来时晚,花开不及春”此句历来被人称颂,成为了感叹怀才不遇或大材小用的名句。

向上折叠
展开剩余(

何九于客舍集

:
客有住桂阳,亦如巢林鸟。
罍觞且终宴,功业会未了。
山月空霁时,江明高楼晓。
门前泊舟楫,行次入松筱。
此意投赠君,沧波风袅袅。

客有住桂阳,亦如巢林鸟。
何九又客住郴州郡城,就好像筑巢于林的候鸟。

罍觞且终宴,功业会未了。
收拾酒器宴席就将终结,仕宦之途却并没有完了。

山月空霁时,江明高楼晓。
山前明月空中天光正映,江河朗明高楼高阁破晓。

门前泊舟楫,行次入松筱。
门前停靠大大小小的船只,行营往所深入松竹池瑶。

此意投赠君,沧波风袅袅。
惜别之意寄来赠送于你,江中波纹随风潦潦绕绕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(唐)王昌龄著;李云逸注.王昌龄诗注.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1984.09:692、 杨志镍编著.锦绣黔城:远方出版社,2004.05:68

客有住桂阳,亦如巢林鸟。
何九:名字里贯不详,时亦客郴州。客:指何九。桂阳:唐之郴州,隋为桂阳郡,在今湖南郴县。巢林乌:喻何九之暂时牺止郴州。

(léi)(shāng)且终宴,功业会未了。
罍觞:酒器。且:将。功业会未了:谓任宦之途还没有结束。故下文有“门前泊舟楫”之语。

山月空霁(jì)时,江明高楼晓。
霁:雨雪过后天气放晴。

门前泊舟楫,行次入松筱。
行次:行处。

此意投赠君,沧波风袅(niǎo)袅。
此意:指惜别之意。袅袅:秋风吹拂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(唐)王昌龄著;李云逸注.王昌龄诗注.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1984.09:692、 杨志镍编著.锦绣黔城:远方出版社,2004.05:68
客有住桂阳,亦如巢林鸟。
罍觞且终宴,功业会未了。
山月空霁时,江明高楼晓。
门前泊舟楫,行次入松筱。
此意投赠君,沧波风袅袅。

  “客有住桂阳,亦如巢林鸟。”写自己做客郴州,犹如归巢之鸟起句即饱含深情,表达出友人的热情接待使自己有一种宾至如归之感,自己非常感激。句中的比喻非常巧妙,一则将自己喻为鸟,自是有一种不被重用,流落江南的愤慨和失落;一则将郴州喻为巢,真切而形象地表达了友人何九对自己的厚遇。同时,用一个“客”自称,又是双关手法,既指自己己做客郴州,又指自己被贬之身份,含有一种怀才不遇之感,两“客”皆蒙何九厚遇,其谊自不待言,其恩自不须言,所以诗人以“鸟”“林”相喻,显得既含蓄又贴切。

  “罍觞且终宴,功业曾未了。”作者没有详写宴会实况,而是以“且终”写宴会即将结束,暗含着盛宴将尽,忧从中来的意味。但诗人要表达的不是离别的痛苦,他想到的是更深刻的主题,那就是建功立业。这两句用对比衬托的手法,衬托出诗人在意的不是别离之伤,而是功业未成之痛。这也是盛唐诗人们的共性,纵览盛唐诗界,从张九龄、陈子昂到高适、岑参,从王维、孟浩然到李白、杜甫,都是胸怀建功立业的抱负。王昌龄此时此地,虽然被贬,却依然保持着这种建立功业的盛唐气象。

  “山月空霁时,江明高楼晓。门前泊舟楫,行次入松筱。”前两句写宴后倚楼而望的月下美景,宁静的郴山夜空,下有青翠的群山和碧绿江水,上有空阔的青天和明朗的月光,江边高楼便也有了生机,且如晨光一般明朗了。这是诗人与友人宴后伫立楼头所见郴城之美景。后两句接着写主客下楼行舟夜行,眼见得椰城景色美不胜收。顺流而下,不知了多久,也不知行了多远,如渔人入桃花源一般进入一片诗意的松竹之地。读者无从知晓主客在舟中的言谈,但从此景来看,两人一定是情深意切,谈得推推心置腹。诗人不愧为“诗家天子”,他并没有将宴后乘舟夜游写尽,只是写出出行前与行止时情景,一路的风景及言谈藏于诗外了,任由读者自己去想象。

  “此意投赠君,沧波风袅袅。”这是全诗的主旨,“此意”自是两人在舟中所谈之意,虽未明言,但诗人在“功业曾未了”中已经暗示了,读者完全可以推断出,此处的“意”即是诗人建功立业的理想,以此赠与友人何九,既是勉人又是自勉。这与范仲淹以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来勉滕子京相似。由此可见,古代文人骚客的胸襟抱负很大,他们并不以个人得失为意,而是以天下为己任。“沧波风袅袅”既是指主客在江边交谈时所见到的水波和所感受到的夜风,又是暗示现实的清冷。寄寓着诗人对现实环境难以实现理想的担忧,从而将内心的热情与现实的冷酷融为一体了。读者由此诗可以看到诗人王昌龄的内心世界,其实,这也是古代众多迁客骚人的共性,他们总是生活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之中。

  全诗写景真切如画,抒情真挚如酒,传意真实如在眼前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何忠朝主编.林邑雅韵:华文出版社,2010.12:21-22
向上折叠
展开剩余(

感遇十二首·其二

:
幽人归独卧,滞虑洗孤清。
持此谢高鸟,因之传远情。
日夕怀空意,人谁感至精?
飞沉理自隔,何所慰吾诚?

幽人归独卧,滞虑洗孤清。
归隐到这幽静的山林以来,每天都独自高卧在林泉之下,积聚的愁虑被洗涤得干干净净。

持此谢高鸟,因之传远情。
我想拿这些来感谢那高飞的鸟儿,因要托她传达我这遥远的情怀。

日夕怀空意,人谁感至精?
日日夜夜我空怀着这无限情意,可是又有谁能体会到我至诚的情意呢?

飞沉理自隔,何所慰吾诚?
那飞鸟和沉鱼本来就情趣相隔,又怎么能慰解我的心怀情意?

幽人归独卧,滞(zhì)虑洗孤清。

持此谢高鸟,因之传远情。
高鸟:高飞的鸟。

日夕怀空意,人谁感至精?

飞沉理自隔,何所慰吾诚?
飞沉:指鸟和鱼。

幽人归独卧,滞虑洗孤清。
持此谢高鸟,因之传远情。
日夕怀空意,人谁感至精?
飞沉理自隔,何所慰吾诚?

  这是一种修行境界在打坐中感受到淡泊明智、宁静致远。这种心如虚空唯一至精的感受谁能知道呢?对自己还没有达道的功夫的谦虚还是经常有一点心乱,想更上一个境界一念不生是谓诚。

向上折叠
展开剩余(

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

:
田家复近臣,行乐不违亲。
霁日园林好,清明烟火新。
以文常会友,唯德自成邻。
池照窗阴晚,杯香药味春。
檐前花覆地,竹外鸟窥人。
何必桃源里,深居作隐沦。

田家复近臣,行乐不违亲。
皇帝的亲信刘郎中在田野有一座清幽的别墅,但不肯独自行乐,经常找亲近的人设宴共享。

霁日园林好,清明烟火新。
这天雨过天晴,园林景致更加幽美,清明设宴,想必是用皇帝赐给近臣的新火了。

以文常会友,唯德自成邻。
刘郎中常以文章学问聚会朋友,有道德不会孤单,自有人来结伴为邻。

池照窗阴晚,杯香药味春。
阳光在池水上返照进,客人定到晚上兴尽才回去,杯中的春酒带着药的香味。

檐前花覆地,竹外鸟窥人。
屋檐前落花满地,竹丛里的鸟儿常来窥看客人。

何必桃源里,深居作隐沦。
身居于这样清幽的地方,何必再寻找什么桃花源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孙建军等主编.《全唐诗》选注 (1-16册):线装书局,2002年01月第1版:第976页2、 周蒙,冯宇主编.全唐诗广选新注集评 2:辽宁人民出版社,1994.08:第572页

田家复近臣,行乐不违亲。
刘郎中:郎中,官名,作者的友人。别业:别墅。本宅之外另建的园林游息之所。魏晋以来,达官贵人多有别业。唐时此风尤盛。近臣:皇帝的亲信。违:离开。亲:指双亲。

(jì)日园林好,清明烟火新。
霁日:指雨过天晴。烟火新:是指古时习俗清明节前一天禁烟火,清明皇帝才颁新火给贵戚近臣,故叫“烟火新”。

以文常会友,唯德自成邻。

池照窗阴晚,杯香药味春。
池照:是指阳光在池水上返照。

檐前花覆(fù)地,竹外鸟窥人。

何必桃源里,深居作隐沦。
桃源:桃花源。后世因以桃花源代指避世隐居之地。隐沦:隐士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孙建军等主编.《全唐诗》选注 (1-16册):线装书局,2002年01月第1版:第976页2、 周蒙,冯宇主编.全唐诗广选新注集评 2:辽宁人民出版社,1994.08:第572页
田家复近臣,行乐不违亲。
霁日园林好,清明烟火新。
以文常会友,唯德自成邻。
池照窗阴晚,杯香药味春。
檐前花覆地,竹外鸟窥人。
何必桃源里,深居作隐沦。

  这首诗叙述清明节诗人在刘郎中别墅的宴饮情况。第一句写刘郎中在田野有别墅,为人和蔼,第二、三联写刘郎中在清明前后以文会友,第四、五联写别墅中的池塘、药酒、花儿和鸟儿的景象,最后一联总写别墅就是一个室外桃园,很合适隐居。作者善化用和拟人的手法,动静结合描绘一幅以文会友的情景,作者融情于景,表达对隐士生活的向往。

  “田家复近臣,行乐不违亲”。起而破题,点明“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”之事。

  “霁日园林好,清明烟火新。”便来承接上联,进一步写出清明的情景:清明多雨,而“霁日园林好”,这一天更是到处传接“新火”,但这只是大处来写清明春日之景。

  “以文长会友,唯德自成邻。”是对主人的称颂,同时也将作者的笔转到眼前之景:“池照窗阴晚,杯香药味春。”是写主人居住的环境及其悠游、闲静的生活情态。

  “檐前花覆地,竹外鸟窥人。”属对工整,写景更是传神,虽然也只是平常的句子,但它写出了仕途之外最令文人士子们向往的一种生活。

  同时“花覆地”、“鸟窥人”写出了这园林、居处的幽静、适意。有了这样的描写、渲染,诗的结句中,诗人自然要有感慨了:“何必桃源里”,这就是一个世外的桃花源。不必去苟营于仕途、官场,有这样的环境,正可以“深居作隐沦”。

  诗人的感慨,表面看来自然是有一份洒脱,可这一些也许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,是面对窘困、穷愁时一种无可奈何的自我劝慰,当然在席筵之上,更有它的一种应酬意味,诗的本身当然也不会再隐含什么深意,但当读诗的人,明白了诗人的那种心态,又听他吟诵这样的诗句时,在心中才起了一种别样的滋味,这感受中有一种无奈,这只是读者内心的事了,但它是由诗作引发而起的,那么就不能不说诗歌本身也确有一些言辞之外的东西。这样说来,这酒席上的应酬之作,也有可读之处了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王景科主编.中国二十四节气诗词鉴赏:山东友谊出版社,1998年12月第1版:第151页
向上折叠
展开剩余(

咏桂

:
世人种桃李,皆在金张门。
攀折争捷径,及此春风暄。
一朝天霜下,荣耀难久存。
安知南山桂,绿叶垂芳根。
清阴亦可托,何惜树君园。

世人种桃李,皆在金张门。
选拔官员,都是官僚子弟优先。

攀折争捷径,及此春风暄。
都想找门路找捷径,好趁春风得意。

一朝天霜下,荣耀难久存。
像桃李花那样的,很难长久保持艳色荣华。

安知南山桂,绿叶垂芳根。
他们不知道南山上的桂花树,常年绿叶垂阴。

清阴亦可托,何惜树君园。
在桂花的树阴下乘凉,凉爽又芳香,你何不把桂花种植在你的庭院?

世人种桃李,皆在金张门。
攀折争捷径,及此春风暄。
一朝天霜下,荣耀难久存。
安知南山桂,绿叶垂芳根。
清阴亦可托,何惜树君园。

桂花概括

  桂花,别名木犀、岩桂、十里香。桂花因其叶脉形如“圭”字而得名,据宋代诗人范成大的《桂海虞衡志》记载:“凡木叶心皆一纵理,独桂有两道如圭形,故字从圭。”桂花之名由此而来。

  桂花是我国传统名花,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。据文字记载,桂花在我国已有2500多年的栽培历史。早在春秋战国时期,《山海经》中就提到:“招摇之山,其上多桂。”屈原在《九歌》中也吟道:“援北斗兮酌桂浆,辛夷车兮结桂旗。”桂浆指的是用桂花酿造的美酒,桂旗是用桂花做成的旗帜,以装饰车辆;《九歌·湘君篇》中也多次出现“桂舟”、“桂棹”、“桂栋”等词汇,这说明,当时楚国的人们在酿酒、生活用具以及建筑材料等方面,已经广泛使用桂花树了。《吕氏春秋》中对芳香馥郁的桂花更是赞赏,称之为“物为美者,招摇之桂”。

  汉代以后,桂花的观赏价值逐渐显现出来,人们开始将自然野生的桂花引种驯化,进行人工栽培。据《西京杂记》记载:“汉武帝初修上林苑,群臣远方各献名果奇花异树,其中有桂十株;武帝破南越后,兴建扶荔宫,广植奇花异木,其中有桂一百株。”司马相如的《上林赋》中也有关于栽种桂花的描述。唐宋时期,桂花已经从宫廷栽种普及到了民间庭院栽植,于是,咏桂吟桂也蔚然成风。

桂花桂花

  唐张九龄赞美桂花是:“兰叶春葳蕤,桂华秋皎洁。”(《感遇》)李白在《咏桂》诗通过与桃李趋势媚俗的对比,赞颂秋桂清雅高洁的品性。诗人王绩的《春桂问答》也通过对比的手法,衬托出桂花超凡脱俗、刚劲凛然的美质,其诗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,颇具特色,“问春桂,桃李正芬华,年光随处满,何事独无花。春桂答:春华讵能久,风霜摇落时,独秀君知不?”

  古人云:“凡花之香者,或清雅或浓郁,二者不可得兼。”而唯独桂花之香既清芬飘逸又浓郁致远。宋代诗人洪适的《次韵蔡瞻明木犀八绝句》一诗对桂花的香气做了形象传神的描述:“风流直欲占秋光,叶底深藏粟蕊黄。共道幽香闻十里,绝知芳誉亘千乡。”桂花因此也被人们称为“十里香”;而宋代邓肃赞誉桂花的香味是,“雨过西风作晚凉,连云老翠入新黄。清风一日来天阙,世上龙涎不敢香”(《木犀》)。龙涎取自抹香鲸,是极为名贵的香料,可是与桂花一比,也相形见绌了。

桂花树与月亮

  农历八月,古称桂月,说明桂花与月亮很早就联系在一起了。西汉刘安的《淮南子》中就有“月中有桂树”的记载;唐代段成式的《酉阳杂俎》里也有这样一则故事:“旧言月中有桂,有蟾蜍。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,下有一人常斫之,树创随合。人姓吴名刚,西河人,学仙有过,谪令伐树。”这便是“吴刚伐桂”的传说,相传汉朝人吴刚学仙修道时触犯了天条,被玉皇大帝罚在月宫中砍桂树。但是,无论他怎样费心尽力去砍,桂树总能愈合重新长起。多少岁月过去了,吴刚仍不知疲倦地伐树,而那棵神奇的桂树依然生机勃勃,芳香浓郁。每逢中秋这天,吴刚才被获准休息,所以,我们在中秋月圆之夜便看不到吴刚举斧伐树的身影了。毛泽东的“问讯吴刚何所有,吴刚捧出桂花酒”(《蝶恋花》)便源于这一典故。

  在咏桂的诗篇中,很多都与月亮有关,如李商隐的“昨夜西池凉露满,桂花吹断月中香”(《昨夜》);皮日休则直截了当地道出了桂花的由来,他说:“玉棵珊珊下月轮,殿前拾得露华新。至今不会天中事,应是嫦娥掷与人。”(《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》)诗人白居易则显得幽默了许多,他觉得,偌大一个月宫,只有一株桂树,未免太冷清了,于是大胆建议:“遥知天上桂花孤,试问嫦娥更要无?月宫幸有闲田地,何不中央种两株。”(《东城桂》)南宋杨万里也留有关于桂花树的名句:“不是人间种,移从月中来。广寒香一点,吹得满山开。”(《咏桂》)桂花与明月、嫦娥的关系如此密切,自然也就沾上仙气了。

桂花寓意

  桂花翠叶常青,亭亭玉立,不与百花争春,却香冠群芳,因而被人们赋予了许多崇高美好的意象。

桂花是荣誉的象征。我国古代的乡试、会试一般都在农历八月间举行,其时正值桂花盛开时节,人们便用桂花来赞誉秋试及第者,称登科为“折桂”或“蟾宫折桂”。唐温庭筠在欣闻朋友及第高中时发出感慨:“犹喜故人先折桂,自怜羁雾尚飘蓬。”(《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钟先辈》)元代文人郑德辉在《王粲登楼》中则云:“寒窗书剑十年苦,指望蟾宫折桂枝。”由于“蟾宫折桂”寓意着仕途通达,所以唐宋以来,文人墨客和官宦之家都竞相栽种桂花。至今,在我国一些地方还保留着许多古桂树。如陕西省汉中圣水寺内的“汉桂”,相传为西汉萧何亲手种植,树龄约在2000年左右,开花时金黄一片,香飘数里;还有桂林市东郊唐家里村的“唐桂”,也是千年古桂树了。 在古希腊神话中,“桂”也是一种崇高和荣誉的象征,“桂”是献给艺术之神阿波罗的圣物,从1815年开始,英国王室便把选拔出来的优秀诗人称为“桂冠诗人”,直到现在,人们还保持着给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优胜者赠送桂枝的习俗,以示赋予他崇高的荣誉。

  桂花还是友谊和爱情的见证。早在战国时期,燕、韩两国就以互赠桂花来表示永结友好邻邦之意。唐代诗人王建就曾借用桂花来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思念情怀:“中亭地白树栖鸦,冷霜无声湿桂花。今夜月明人尽望,不知秋思落谁家?”(《十五夜望月》)在我国广西、云南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,至今还保留着“一枝桂花一片心,桂花林中定终身”的传统,男女青年通过相互赠送桂花来表达爱慕之情。

  如今,“月中仙品”的桂花已成为供市民观赏的著名花卉,尤其在西安的街道、广场中引进和栽植了许多桂花名品,为古城又添美景,真可谓是“广寒月中桂,香飘入万家”。

向上折叠
展开剩余(